beat365OMEGA x Swatch联名炒出天价一块塑料表凭什么火爆全球?这个系列是真的太太太太火了!预告期间就刷爆社交媒体,国外发售时,店门口从早到晚都是一片人海。
二级市场的表现也让人匪夷所思,感觉已经炒疯了,明明说好“2000块戴‘欧米茄’”,eBay有人开价就是62100英镑(这天价还有29次竞投)...
国外炒成这样,国内疯狂程度更是可想而知!原定的发布前夜,线下店门口同样排成了“方阵”,二级市场价格狂翻20倍,大部分表款都在40000元左右。其实人家品牌早就表示过,这款表是非限量…
看到大家的“热情”,加上考虑到疫情防控,Swatch果断取消了国内线下发布...等待一周,终于在3月29日晚上凌晨开始线上抽签,而且每人从限购2枚,变成了限购1枚。拼人品的时候到了↓
聊完OMEGA x Swatch联名款的带来的各种“盛况”,牌子君再简单和大家分析下,这个系列凭什么能火到这个地步呢?
总的来说,一切都不是偶然。首先这个系列的情怀就能SHOCK到很多人,无论是欧米茄超霸月球表的粉还是Swatch粉,谁能不动心???
其次,BIOCERAMIC MoonSwatch的颜值&辨识度双高。它以欧米茄超霸月球表为设计灵感,推出了太阳系9大恒星、太阳、月亮主题,腕表上有两个品牌的联名标识、“月球表”和“超霸”英文,背面是别具一格的星球标志~
而且这块表还使用了Swatch独家研发的植物陶瓷 (这种材质由三分之二的陶瓷与三分之一的蓖麻油组成) ,表壳比普通陶瓷更坚固,很拉喜欢环保材料的朋友好感。
加上奢华腕表品牌和大众化时尚腕表品牌合作带来的反差感、饥饿营销的玩法等等,让拥有它的人,能瞬间获得一张社交名片。从圈内火到圈外,也不足为奇了~
不得不说,从这波操作来看,Swatch还是很会玩。今天,牌子君就趁OMEGA x Swatch的联名发布,给大家分析一波,这块爱玩联名的“塑料表”,到底有什么厉害~
说起Swatch,就必须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那场“石英危机”。当时受石英表冲击,整个瑞士制表业陷入了空前危机beat365,出品的钟表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比例从43%急剧下降到15%...
这场浩浩荡荡的的“石英”一直持续到80年代,为了与日本石英表抢占市场,瑞士人开始开发一种机芯更加纤薄beat365、功能完善、成本却更加廉的石英表,这个项目就是后来的Swatch。
提出这一计划的,是当时的ETA总裁恩斯特·汤姆克,最初的开发团队只有一位制表师和一位塑料工程师。
顾问时期便支持过这个项目的尼古拉斯·海耶克,则在Swatch推出的同年(1983年),成为新成立的SMH集团(斯沃琪集团前身)的老板。
再来说说Swatch的名字,它的“S”会让很多人首先联想到它的发源地——瑞士 (Swiss) beat365。
但随着Swatch“滴答作响的时尚配饰”的定位越来越明确,这个词中的S更强调Second Watch的概念——即手表不仅是昂贵的计时工具,也是可以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时尚配饰。
这一概念一经推出,就得到非常好的反响。当时有句营销口号就是:“你不会每天都打同样的领带吧”,而Swatch就像领带一样,总是多几块才好。
当然了,想要人们像消费时装一样消费手表,价格一定不能高,同时款式还需非常多变,满足不同人的需求。这两点,Swatch在当时都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漂亮:
不仅运用塑料制作出更节省成本的腕表,还发明了化繁为简的全新制表工艺 (比如将当时构成腕表的91个最少零部件压缩到51个) ,并且保证计时精确、防水防震。
另外,在腕表的外形设计上,Swatch也非常重视现代感、年轻感,色彩斑斓,天马行空的装饰,都让戴表的人看起来前卫又时髦~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枚小小的塑料石英表都是集团的摇钱树,1984年,Swatch的产量就突破了一百万。推出3年后,集团的收入就攀升至12.5亿瑞郎,Swatch可以说居功至伟。
正是有了Swatch带来的利润,作为集团老板的尼古拉斯·海耶克也有了更多的钱去投资新工厂,收购更多品牌。可以说,瑞士机械表的复兴,恰恰是建立在这块廉价塑料石英表的基础上的。
其实,对于腕表爱好者来说,“Swatch”不仅是一个腕表品牌,更代表了在腕表界举足轻重的集团——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。
熟悉腕表的范友应该都听说过Swatch集团创始人尼古拉斯·海耶克的大名,在进入腕表圈之前,他是一位咨询行业的知名人物。在“石英危机”时期,受邀为瑞士两大制表企业ASUAG和SSIH制定危机应对方案,并主导了两家的合并。
做着做着,海耶克就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。和当时普遍悲观的制表从业者不同,海耶克坚信瑞士腕表的实力与机械表的价值,并且有着一套自己的市场分层理论。
为了将之付诸实践,1986年海耶克携手一批瑞士投资家成为合并后的ASUAG-SSIH的大股东,并将之改名为SMH集团。
在Swatch这一品牌大获全胜后,老海耶克便走上了他复兴瑞士机械制表的道路,重整浪琴,拯救欧米茄,复兴宝珀、宝玑......一步步将集团做成全球最大的钟表制造商。
1998年,SMH集团正式改名为Swatch集团。Swatch能从一款廉价石英表的名字,变成全球最大钟表制造商的称谓,可见其历史地位。
虽然Swatch这个品牌看起来最像是“小老弟”,但它其实才是那把低调的保护伞,在“罩着”这个腕表大家庭,说是整个集团的“幕后大佬”也不为过。
虽然价格不贵,但除了爱好时尚的年轻人,很多大佬级人物也非常喜欢佩戴价格低廉的Swatch,营造出一种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。可以说,Swatch有一批“质量超高”的粉丝为它带货~
“摩纳哥王子”Andrea Casiraghi据说也喜欢收集各类swatch手表,疑似捕捉到一只,看起来蛮的图案,莫名觉得“王子”有点萌。
像高盛前CEO劳尔德·贝兰克梵(Lloyd Blankfein) ,日常不管是出席会议,还是上节目,各种样式的斯沃琪塑料表轮番上阵。
除了在正式场合的时候戴得比较多的黑色,它还有蓝色款和一枚透明表带的白色款,三个加一起大概也花不了2000块人民币,还能各种搭配、各种换。
华尔街的金融家有个性的不止贝兰克梵一人,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也独爱Swatch,这款彩色表带款看起来就很有趣。
号称“世纪巨骗”的前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麦道夫,钟爱劳力士等名表,结果事发后法拍,还发现他收了不少Swatch。
所以,牌子君在这里要提醒大家,如果你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,手上却戴着一枚塑料表,那么就要注意咯,这人多半是个大咖~
早在1985年,琪琪·毕加索 (Kiki Picasso) 就为品牌设计了首款艺术家纪念表。
这款表设计得很有创意,随着时间走动,表盘上画作的色块颜色也会变化,一共只推出了140枚,1990年在苏富比上直接拍出了6万美金高价。
在此之后,每隔一段时间Swatch都会邀请不同艺术家来设计,或者时不时推出一些限量or限时发售款。
2018年和英国当代艺术家Damien Hirst合作的米奇系列,也是人气王。合作款+限时发售+独立编号的玩法你品...
还有“007”James Bond登上大荧幕70周年&第25部邦德系列电影《007:No Time To Die》上映时,Swatch又联合007这个大IP,发布了一系列合作款。这些腕表的灵感都来自电影中的元素,身边不少007粉丝都收了~
Swatch的这种灵活的玩法,直创造了一批以收藏它为乐的收藏家,一些特别款式还引发了狂热的竞标。
早前一位来自卢森堡的腕表收藏家,就把他庞大的Swatch收藏以600万美金的价格拍卖出去,是其估价的4倍。
国内喜欢收Swatch的玩家也不少,腕表收藏家丁之向就买过很多。在他看来1990年代Swatch的热门款比今天多很多,在二级市场也是立涨数十倍的节奏。
不过他也提到,受制于材料,很多曾经的热门款在一二十年后都惨不忍睹,他的第一代Jelly Fish表壳先是发黄然后开裂,莫扎特的表带也都碎了...
表态网张帆认为OMEGA x Swatch的联名:“好看、有故事、有技术、有品牌,还有合适的价格,特别带劲!”,他自己也收藏了不少Swatch,尤其喜欢米奇系列。
好啦,最近风很大的Swatch,就和大家扒到这里,你对它和欧米茄的联名有什么看法呢,欢迎的一起评论区聊聊吧~
Copyright © 2002-2023 beat365(中国)官方网站-最新版2023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:豫ICP备15030277号-1